
美国海军这次是真急了,一口气拉来五大军火巨头——通用原子、波音、诺格、洛马还有安杜里尔,全力开发航母用的无人战机。说白了,就是被中国越来越强的导弹射程和老旧舰载机逼得不得不变。现在西太平洋可不是美军能随便溜达的后花园了。东风-21D、东风-26反舰弹道导弹,再加上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远、精度高益配资,美军航母得躲到1800公里以外才相对安全。可F/A-18和F-35C腿短益配资,飞不了那么远还得靠空中加油益配资,效率低还占甲板空间。这边中国自己的舰载航空也没闲着,歼-35隐身战机配上KJ-600预警机,实力一直在涨。所以美军才拼命推无人僚机计划(CCA)。这些无人机不单能侦察、干扰、打击样样都干,还能跟有人机联合作战,未来甚至可能占到舰载机联队的四成。模块化设计是亮点,同一架飞机这次搞侦察,下次就能挂弹出击,性价比高、灵活性强。MQ-25无人加油机也算神助攻,把有人机从繁琐的加油任务里解放出来。但这条路可不好走。无人机在航母上起降、甲板调度,技术门槛极高;复杂电磁环境下数据链能不能抗干扰还是问题;人工智能指挥系统得可靠到让指挥官放心,这信任不是一天能建立的。再加上国会预算掐得紧,海军更倾向采购便宜、可消耗的无人机,而不是天价精品。长远来看,美军甚至已经在琢磨“无人机航母”的概念了——用低成本、轻配置的辅舰带大量无人机,和传统航母混编作战。这思路其实挺务实,既缓解主力航母不够用的问题,又能分散风险、提高作战弹性。说到底,美国海军这次转型不只是技术升级,更是一场战略调整:怎么在导弹射程优势面前维持航母的威慑力?无人化、分布式、网络化可能是他们认定的出路。但能不能如期形成战斗力,还得看技术突破、预算分配,以及最关键的——能否高效应对一场真实的高强度对抗。


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